izhaishu 第548章 厚此薄彼(2)-回到明初当王爷-穿越小说-爱摘书小说网
爱摘书小说网 > 穿越小说 > 回到明初当王爷 > 第548章 厚此薄彼(2)
    胡莱脸一红,有些尴尬,赶紧用力撑篙。

    这狗屁伯爷是在嘲笑我枉法犯错,是以才被他趁虚而入得了证据,导致一败涂地……

    若是说当初背叛淮安世家,与朱振合作,自己可是第一个。

    可事后,第一个走入朱振阵营为官的却是刘渠,他心里没有些难受,那是不可能的。

    不过胡莱却非常懂得分寸,感觉委屈就要找主人哭诉。不哭诉,主人那么忙,如何知道你委屈呢?

    是故,胡莱根本不想求官,想要在朱振这里捞一些好处才是真的。

    能够在淮安做一家之主,又岂非无能之辈。

    朱振自然看出来胡莱的诉求,但是却没有嫌弃。因为在他看来,想要马儿跑,就必须给马儿吃草。

    像是霸王项羽,那般只知道嘘寒问暖,终究是没有好下场的。

    船头的朱振早已背负双手,浏览这壮美的竹海美景。

    小溪蜿蜒,沿着山谷穿梭,溪水清澈,被周围的竹子映衬得绿意盎然,溪底的石子清晰可见。两岸皆是参天的竹子,昨日一场大雨,竹林刚劲、清新,生机盎然,蓬勃向上。

    碗口粗的竹子漫山遍野,高大停直的躯干拔地而起,遮天蔽日,根连枝叠拱成遂洞,青翠欲滴,美不胜收,其连绵成海的壮观处使人心潮激荡不已。每当微风起处,竹浪翻滚,婀娜多姿,风落时,又给人以幽深清远,文静娴淑……

    舟行溪上,溪行林中,威风起处,一股竹香扑鼻而来,似乎都带有一股无法言喻的清香高洁。

    前世朱振也曾今在这里的竹林执行过任务,眼前这片竹海在他那个时代造就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,成为一座座高楼大厦。

    但是乡间依然有小桥流水,依然有偏偏绿荫,向着世人倾诉者当初他们那片竹林存在过的痕迹。

    胡莱看着朱振悠然自得的欣赏美景,纳闷道“以前却是未知,原来伯爷竟然也是一位听风赏月、志趣高洁的雅士,失敬失敬。”

    朱振站在船头哈哈一笑“怎地,这算是嘲讽本伯么?”

    见胡莱笑而不答,也不甚在意,他本就不是上面高人雅士,旁人眼中的壮美景致,此刻在他看来,却全都是金灿灿的铜钱……

    朱振大手一挥,仿佛要将眼前无边无际的竹林全都囊括其中,豪言道“不是本伯瞧不起你们胡家,守着这么大的一片竹海,居然要靠走私酒水为业,愚蠢至极!这片一望无际的竹林,可都是钱呐!”

    胡莱面有愠色,极度不爽。就算朱振身为伯爷,但是如此鄙视侮辱胡家,胡莱也断然不许。

    他怒声道“何至于就愚蠢了?难道就凭您一个小小的造纸秘方,就能让胡家一跃而起不成?我胡家也有造纸作坊,也未见得就能卖出多少钱来!”

    倒也不怪胡莱恼怒。

    时下竹材用途极为广泛,食用的竹笋、竹笋,药用的竹实、竹汁,亦可造纸,民屋舟船,桥梁车驾,不只关乎民生,更是极为重要的军用物资,建造简易的码头栈桥,竹子都是极好的材料。918小说n

    相对于木材,竹材更加轻便,易加工取用,耐水蚀虫蛀,而且成材更快,虽然在坚固性上远逊木材,但有这么多优点,在许多方面都可以作为木材的代替品。

    然而即便如此,却改变不了一个事实——竹子遍地都是,实在是太不值钱了……

    如此大面积的竹海,完全可以予取予求,根本不必节制。单单竹海自然的生长,便完全能够补充这种消耗。况且如此庞大的竹海自然不是一家一户可以霸占的,大家守着这竹海,都想要从这上面讨饭吃,相互竞争,竹子自然不值钱。

    而且竹节横生,生长速度极快,竹海周围的乡民往往非但不能因此得利,反而深受其害。当春风还没融尽残冬的余寒,新笋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了,一场春雨过后,竹笋破土而出,直指云天,所谓“清明一尺,谷雨一丈”,便是对她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写照……

    不只要砍竹,还要掘根,以防竹林蔓延侵占本就不多的耕田。至于砍下的竹子,除了少量用于制造各种器具之外,绝大部分都是用来当做薪柴焚烧。

    这种状态之下,想要卖钱?

    呵呵……

    更何况胡家也有造纸作坊,所产的竹纸不仅产量少,而且质量极差,并不值钱。是以最先的时候胡莱之所以与朱振合作,与其说是看上朱振“点石成金”的赚钱本事,还不如说是胡家想要抱住朱振这条大腿,希冀于朱振的崛起给胡家带来好处。

    反正胡家只要胡大海在一天,就不可能做的太过分。还不如直接一点,一头倒向朱振,这样日子过得更加舒服一些。

    朱振见到胡莱不服,也不多言,微笑着继续欣赏美景,琢磨着如何将这大自然赋予的宝贵财富转变成实实在在的铜钱……

    轻舟悠然,顺水而下,转过几道弯,前方赫然出现一处宽阔的河湾。

    胡莱撑着竹篙,将乌篷轻舟撑到岸边,早有仆役从岸边山脚下的一排房舍中跑出来,将船头的缆绳绑在岸边的木桩上。

    朱振当先跳下船头,那仆役便弯腰施礼,恭声道“见过东翁。”

    听这称呼,却是自己家的仆役。

    朱振“嗯”了一声,问道“情形如何,可还顺利?”

    那仆役便笑道“东翁尽管放心,咱们在姑苏城,已经造过竹纸,这一次也算是重操旧业,想来这竹纸,不比咱们金陵的差。虽然伯爷一直说,这造纸只是个添头,送胡家一场富贵,但是咱们朱家人也要做的尽善尽美一些不是。所以小的一直帮着改善配方,希望造出江南首屈一指的竹纸。”

    朱振当初答应了胡家合作,便将军山和应天各地的工匠调来此处一部分,开发新式的竹纸,以及准备制造酒精。

    眼下酒精作坊还在建造之中,而这造纸作坊已经先一步造好了,可以交付了。

    朱振捡起一根嫩竹子,笑着对胡莱“竹子纤维坚韧,在晋代开始便有竹纸产出。

    这种用嫩竹做原料制成的纸,曾是王羲之父子最喜爱的纸张,绝大多数真迹都是用这种竹纸书写,“若二王真迹,多是会稽竖纹竹纸,盖东晋南渡后难得北纸,又右军父子多在会稽故也。其纸止高一尺许,而长尺有半,盖晋人所用,大率如此。”

    “根据本伯观察,此地有非常丰富的竹林资源,竹麻肉厚,柔韧,滑泽;有充沛的山泉水源,清澈洁净的山泉,是造纸的理想用水,所造出的纸张品质绝对差不了。”

    仆役在一旁一脸崇拜的看着伯爷,心里琢磨着,不愧是伯爷,头一次来这竹海,便比大家伙留心观察的这段时间都要清楚。

    胡莱从后面走过来,闻听到朱振的话语,顿时吃了一惊“当真造的出来?质量如何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