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zhaishu 第699章 唇枪舌战-回到明初当王爷-穿越小说-爱摘书小说网
爱摘书小说网 > 穿越小说 > 回到明初当王爷 > 第699章 唇枪舌战
    朱元璋是个成熟的政治家。

    他心里很清楚,朱振虽然年轻,但是大局观,政治能力,绝对比大殿内的大多数要强。

    所以他这么做肯定有他的深意。

    别看这群人义愤填膺准备喷粪,但是他们这粪便就算是能喷出来,也是人家朱振故意让他们喷的。

    被人家利用了,这群脑残也不会清楚的。

    在前面安安静静不发话的李善长和胡惟庸肯定是看透了什么,所以才老神在在的一言不发。

    娘的,压力很大,这群畜生似乎都想到我前面去了。

    朱元璋面不改色,心里琢磨。

    你们想得快没用,你们想不到更没用,我才是老大,我说了算,让我好好想想。

    臣子们见国公不发言,他们也跟着低着头瞎捉摸,一时间殿内安静的出奇。

    武将则明显昏昏欲睡,他们最讨厌这种虚头巴脑的议事活动,在他们看来,能搞成就好了,根本没有必要胡扯。

    尤其是郭英,直接倚在柱子上昏昏欲睡,他甚至琢磨,自己要不要去找朱文正跟邓愈,应天的生活实在是过于枯燥且乏味,不是自己这种喜欢打打杀杀的人呆的地方。

    这群人都太不成熟了,都想搞阴谋诡计,还总是得临场琢磨,段位太低了。

    朱元璋看着躲在角落里呼呼大睡的郭英,跟他一模一样的还有好兄弟汤和,心里就真的是很不是个滋味。

    哎,当大哥的难啊。

    不过他总算是琢磨出朱振的用意了。

    这个小混蛋有小情绪了。

    别说,最近其实还真的挺委屈他的。每当他干出点成绩来,自己就义无反顾的摘桃子,然后有好事儿想不到他,有雷总是让他去顶,这么来看,自己很不人道啊。

    不过谁让你是我女婿,谁让你欺负我闺女,谁让你取了两个女人。

    看见你就烦,不欺负你,欺负谁呢?

    “国公,卑职有话要说。”李善长忽然开口讲话了。

    对于这个表面上看起来宽宏大度,其实涉及到自己,一样小心眼的小老乡朱元璋太了解了,瞅了他一眼,便笑着说道“善长,你也认为要处置朱振,让咱好好的惩罚他吗?”

    脸上满是笑容,心里却很是腻歪。

    你怎么忽然变得不上道了?

    大哥能亏待了你么?你这个时候搞什么幺蛾子?

    他是我女婿,也是你后辈啊,你跟他计较什么尽头?就因为咱把户房交给宋濂吗?大权不能交给一个人,你心里没点逼数吗?

    气量有些小了,格局有些小了。

    现在看来,自己要是拿了江山,指着他们现在的素质去治理,还是差了很多啊。

    甚至朱元璋下意识的拿李善长跟被朱振改造过的张大舍比较了一番,嗯,差很多。

    李善长仿佛故意看不懂朱元璋笑容之中的含义,也是一脸笑意的说道“卑职岂会有如此想法,按理来说,朱振确实违背了咱应天的法度,应该惩戒。但是说到底,此事是一件大好事,在做有一位算一位,心里八成都认为朱振该接受处罚,但是说句痛快话,你们谁能解决咱们应天的财政问题呢?让你使手段,你们就能解决的聊吗?所以朱振哪怕行事手段有失偏颇,但是方向没有问题,他是忠于国公,忠于应天的。

    现如今,淮安日趋稳定,市舶司也正式运营,卑职觉得将他留在淮安已经没有太多的用处,国公赏罚分明,为何不上奏天子,将他召回金陵,委以重任培养,以酬其功呢?”

    本来刘伯温见李善长开口,以为他要开喷,根本就没放在心上。

    结果这厮一通彩虹屁放出来,让刘伯温瞬间闻到了阴谋的味道。

    一双眸子斜睨着李善长,一脸的鄙视,因为李善长的段位忒低了,这阳谋太俗气。

    李善长其实跟朱振关系很不好。

    之前还算是和和气气,但是因为刘伯温的关系,一直没有升温,再加上朱元璋躲到玄武湖期间,将财政大权交给跟朱振关系更好一些的宋濂,导致李善长和朱振的关系急速恶化。微书吧

    而且之前李善长的儿子是很爱慕朱元璋的闺女的,朱元璋也有意将闺女许配给李善长之子,朱振算是横刀夺爱。

    所以李家上下算是都记恨朱振的存在。

    这种关系,不在关键时刻搬起石头来,砸朱振一石头。

    怎么反而说起好话来了。

    难道李大人真的是高风亮节之人?

    嗯,脑瓜子转得慢的武夫,已经开始给李善长竖起大拇指,准备喊一句彩了。

    不愧是跟文武大臣关系都非常好,处事公正的李大人。

    不过朱振现在就是盱眙县伯,上一个官职是淮安行省平章,这要是将他召回应天,那要给他一个什么官职?

    那最低是一房的最高长官吧。

    这一房的长官,换算成六部,那就是部堂高官了。

    这未满二十岁,就给那么高的职务,好么?

    大家都觉得非常奇怪,虽然历朝历代都有所谓的天才少年,可是真正手握大权的天才少年并没有啊!

    结果现在咱应天就要出那么一位了吗?

    这还没建国呢,就整这么一出,真的建国称帝了,岂不是要让这小家伙当宰相?

    封王?

    众人正在疑惑之间,忽然有一人高声喊道“国公,万万不可。”

    虽然很多人段位很低,但是毕竟敢跟着朱元璋造反,除了不怕死的,就是脑瓜子好用的,很多人都是能看出李善长不安好心的。

    朱振之前接了淮安行省的时候,那是一个明显不顾的烂摊子。

    但是朱振硬是靠实力,把一手烂牌打成了王炸,现在谁都看得出来,谁掌控了淮安,谁就能够在未来对付张士诚时,立刻赫赫战功。

    而将朱振调回长安,看似升职加薪,实则釜底抽薪。

    再怎么升职,能有一省节度使快乐?

    再怎么升职,能有现在大权在握吗?

    朱振在淮安,那俨然是一个独立王国了,而且名义上,也是跟朱元璋几乎同等级的存在。

    这一招非常的缺德。

    政治家嘛,最不缺的,便是缺德。

    俗话说,断人钱财,如同杀人父母。断人前程,如同杀人九族。

    李善长这样做,看似让朱振得到重用,年纪轻轻,甚至可以掌管一房,将来宣麻拜相也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事情,就算是朱振阵营的人,也未必能挑出毛病来。

    可真的是调入金陵,就相当于将朱振的一切努力给废掉了。

    到了金陵,在文官集团的包围之下,有的是办法处置他。

    殿内一时沉默,无人发声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说什么都不好,附和一声,就等用于得罪了刘伯温;反驳一句,又惹毛了李善长

    最关键的是尚不知国公的心意如何。

    大臣们的目光都看向朱元璋。

    朱元璋拈着茶杯,心里有些纠结。

    按其本意来说,是不希望朱振应天的。朱振的功劳别人或许可以无视,作为带头大哥的他又怎么可能视而不见且不说别的,就是这几百万几百万的银钱充盈了国库和内帑,不光是解决眼下问题,甚至为日后决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,就是天大的功劳。

   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