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东阳。沉默了好一会儿后朱厚照这才说道“朕自从出身于皇宫,身旁跟随的不上太监就上宫女。登基以后,行走一处便是百官朝拜万民臣服。朕虽然坐拥天下富有四海,但朕却很可怜。
你们都有这样那样的好友,而朕呢?没有任何可以说句知心话的人,朕也想试试交个朋友上什么样的感觉。若是谁透露了朕的身份,让朕没了朋友。朕可以保证,朕一定让他没脑袋!”
此话一出,杨一清立刻跪在地上紧张地说道“微臣惶恐。”
杨一清下跪但是李东阳却没有跪,他想了想后看着朱厚照说道“皇上,您乃是一国之君。何谓君?君即天下之主,翻手为云覆手为雨。于君而言,山河江海荒土良田皆为其物,于君而言飞禽走兽士农工商皆为其御。于君而言,天下万民无一人能与之为朋,只有臣。臣者,非不能近,却不能示之以心。君道,本就是孤独之道。”
李东阳一番话的意思十分直白简单,他说天下的土地江河都是皇上的,对于皇上来说这天下的人只能是臣子,却不能是朋友。皇帝可以和臣亲近一些,但是却不能给他掏心窝子,君王的道路本来就十分孤独。
李东阳说完这番话后朱厚照却一下沉默了,他看着李东阳,平静的目光下总让人觉得隐藏着无尽的怒火。过了好久,朱厚照才淡淡地说出四个字“一派胡言。”
说完,朱厚照起身走出了乾清宫。
跪在地上的杨一清只能大声喊道“微臣恭送皇上。”
等到皇上已经走远以后,李东阳这才无力地坐回到自己的椅子上。他喃喃自语道“谢公、刘公为皇上所恶依然致仕,如今激流已到,恐怕我也是时候退下了。早退还可明哲保身,晚了恐怕”
李东阳声音很低,杨一清没有听清楚他说的什么。杨一清站起身后微微舒了口气,他道“没想到皇上心里那江夏的地位如此之重,竟然已经被皇上视作了朋友。”
“不知是福是祸啊。”李东阳叹息一声后问杨一清“你去见过那江夏了,觉得此人如何?”
杨一清想了想后道“此人善于审时度势,又善于言辩。奇思妙想至极,似乎心中所想完全不受世俗约束,不过可以肯定的是,此人必定是个有善心义胆之人,这从他的字就能看出来。”
说完,杨一清从怀中取出一张纸递给李东阳。
李东阳看一眼后眼神有些怪异地看了杨一清一眼“欠条?”
杨一清老脸一红,干咳两声道“额此事稍后再跟大人解释,大人看他的字。”
欠条是江夏写的,一开始杨一清还没有注意。回家后他拿出这欠条准备撕掉时才看见上面的字迹,杨一清本身在少年时代就被称为神童,十四岁时便参加了乡试,并且被推荐为翰林秀才。明宪宗曾经命内阁选派老师教他。成化八年他便上壬辰科进士,授中书舍人之职。
论及文学修养,杨一清在大明朝那也是排前几名的。
尤其杨一清此人酷爱书法,对于古人的书法他几乎都临摹学习过,但是江夏所写的字他从未见过,应当是江夏自己开创出来的书法风格。而这一种风格中正平稳,力透纸背,处处显露着一股大气和正气。
喜好书法的人都觉得人如其字,所以杨一清这才觉得江夏此人不错。
李东阳与江夏一样,同样是个喜欢书法之人。他看过江夏的书法以后忍住点点头道“若此人真是聪慧过人,又心怀善心正气之人,那我们必须得好生培养,日后此人必将上国家之福,江山社稷之福。”
李东阳口中的江山社稷之福此刻正空着手在前面唱着小曲,而身后跟着杨菁菁则提着两大提药材,看样子分量不轻。
杨菁菁恶狠狠地看着江夏,其实江夏心里也在心虚。
昨天晚上他几乎就和杨菁菁有了肌肤之亲,呸,是根本就有了肌肤之亲,连人家的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