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zhaishu 第120章 回屋休息-支教札记-都市小说-爱摘书小说网
爱摘书小说网 > 都市小说 > 支教札记 > 第120章 回屋休息
    正对燕子的启蒙式教育法看得和听得入神的苏丹,一时没听见,后面的大刘推推她,才回过了头。苏丹一眼看到大声嚷嚷的校工大娘,不禁皱皱眉“嘘!小声点,什么事情?”

    习惯了大声嚷嚷的崔大娘,也就跟着滑稽的鼓起了嘴唇。

    “外面,打起来了哩。嘘,莫慌莫慌哩。”闻声而起的苏丹,一面往外走,一面斜斜她“什么莫慌莫慌的?”崔大娘就对陶校长的背影呶呶嘴巴“让领导听到了,还得了哩?苏老师,你得装成没事儿一样,慢慢走哩。”

    苏丹哭笑不得,可也觉得崔大娘言之有理,便放慢了脚步。

    当然,苏丹倒不是怕陶校长听到了发火,而是担心影响闺蜜轻歌剧式的教学。到了外面,确切的说,是到了操场那边儿的食堂外面。明亮的灯光下,二个人正在操全武行,其余十几个人散散漫漫,漠不关心的围着,看着,随着二人进进退退的,在操场上绘着一大团乱哄哄的黑影。

    “干什么?”赶到了的苏丹,跺脚大喝。

    “住手!跑到学校里来打架,还有王法没有?”毕竟是山高路远的山区,毕竟是见少识少的村民,听到猛然响起的怒喝,打架的和看架的,都怔住了。再看到衣着整洁,脖子上还系条红领巾的年轻女教师,都有些畏惧的后退退,散开了。

    这一后退散开,苏丹面前就只留下了二个打架的中年男和老头儿。

    苏丹正待细看,那个壮实的中年男,竟然趁对方怔怔看着女教师时,冷不防双拳挥起,左右开弓,重重打在对方脸腮上。苏丹看得清楚,挨了二记冷拳后的老头儿,脸腮帮子立即鼓了起来,鼻子嘴巴都流血。

    苏丹真是气坏了,上前将那打人者用力一掀。

    “你干什么,想坐牢啊?明明都停下了,还冷不防出手?”气愤之下的苏丹有点力气,那被掀者虽然努力想站稳脚步,继续侧面对着苏丹,整个身子却仍转转,和愤怒中的苏丹面对面了。苏丹看看,更加愤怒“芳芳爸,原来是你啊?你可真会打人啊!说,谁给你打人的权利?”

    看得出,老油条很不情愿让对方认出了自己。

    扭扭头,躲避着苏丹愤怒的目光,咕噜,咕噜的说“他先招惹的俺哩,苏老师您不信,可以问问大家,看到底谁对谁错哩?”因为有嫌恶在前,苏丹就毫不客气的冲冲他了“我怎么不信?好你个老油条,半山寨谁人不知,哪个不晓?芳芳正在教室里参加小组活动,你这个当爹的却在教室外打架,你还有什么脸见自己的女儿……”

    客观的讲,由着自己的好恶,不问青红肥皂白就冲着对方大发其怒的苏丹,做得不对。

    如果不是由于对方的原因,苏丹非但下不了台,而且还得给对方赔礼道歉。自前二次家访后的芳芳爸,对支教老师们有一种本能的自渐秽惭。这种源于村民骨子里的自卑,是无论其拥有多少钞票也甩不掉的。

    更何况,在半山寨村。

    若讲生活层次和受人尊敬,如果不是他身上那“村委会治保组组长”光圈,脑子活络的芳芳爸也只是一介普通卑微,稍比最低层村民好一点儿的村民而己。其实,崔大娘一跑往教室,他就知道,必定是去喊苏老师。

    因为他平时问过女儿,知道几个支教老师各负责什么。

    令他感到意外的是,女儿居然也害怕苏老师。问是什么原因?芳芳摇头不语。女儿不愿意回答,芳芳爸就不好或叫不敢再问了。因为,女儿己经满了14岁,以半山寨人的观念看,是个大姑娘哩,应该说婆家了,给家里换来大把钞票了哩。

    然而,女儿还没来得及说成婆家,却被前任乡长的小舅子看中了。

    啧啧,那前任乡长的小舅子可不得了哩!据介绍人说,其毕业于皇城根儿下的什么华大学,出国镀过金,长得一表人才,能说会道,而且还是县里面的一个什么长,唯一不足的就是,前任乡长的小舅子结过二次,离过二次,都没有孩子,因此比芳芳整整大了二十岁。

    芳芳爸记得十分清楚。

    前任乡长的小舅子,是今年开春来半山寨村姐夫家度假时,一眼看上的芳芳。第三天亲自上门,见了自己和老婆也不说话,就一人塞了一迭连银行封条都没撕掉的百元大钞,跟芳芳独自聊了一会儿便离开了。当然罗,尽管芳芳爸也不是穷得要上吊,可人家二万元嘎蹦嘎蹦的百元大钞,也不是随便乱给的。

    当晚,媒人上门,细细道来。

    人家某长看上了你家芳芳哩!知道不,某长是做什么的?就是做这个的哩!媒人挺神气地在自己腰间狠狠地拍了一下。他呢,关系人脉就不说哩,你们也知道哩。俺就聊聊他能给你们带来什么好处哩?人称他是潜力股,知道不,什么是潜力股哩?芳芳爸就和老婆一起摇摇头,佯装不知。

    媒人就把自己新做的绸缎大衣一脱。

    露着散发着汗臭味的老蓝布内衣,身子前倾作潜水状,双手伸开作木桨状,闷着劲儿划动,边划边解释,所谓潜力股哩,就是能潜到水下100米深处还仍有气儿。你们看看那些在俺们眼里,有多了不起的大官儿们,可他们都只能潜到水下10米多点处,就被双规完了蛋儿,没了气儿。

    所以呀,李家后三代的发达,系在了他身上。

    想想,三代哩!当然罗,见过世面,能用电脑做帐的芳芳爸,可不是好忽悠的。媒人连比带划的他都看在眼里,本着宁信其有,不信其无,毕竟,那个前任乡长的小舅子,有个当乡长的姐夫哥是真的,这就行了哩!县官不如现管!一切为了实用!二结二离不是问题。大二十岁不是问题。

    要出钱让“未来的准媳妇”进小学念书识字也不是问题。

    就彩礼三十万元人民币,一分都不能少。答应就行哩。结果,事事算尽,事事如意的芳芳爸做梦也没料到,二家正式认了这门亲,喝了订亲酒,并预收了15万元的彩礼金后不到二个月,前任乡长东窗事发,屁股由宝座上挪到了牢房……

    因此,当爹娘的,从此不敢招惹当女儿。

    有事儿托她带着小弟弟上学,还得给芳芳说不完的好话儿……可饶是如此,毕竟是自己的女儿,晚饭时听芳芳说了,饭后还要去学校参加小组活动,芳芳妈就叫芳芳爸前去,接过完小组活动的女儿回家。

    话说,芳芳爸踩着洒满阳光的村道,屁颠颠的到了学校。

    却见大门紧闭,众多村民家长正在门前叽叽喳喳。好出风头的老油条听到村民们意见纷纷,就一拍胸膛“让开!看俺的哩!”窜上前就猛烈拍门。好心肠的校工大娘请示苏丹后,就开门让村民进来了,一边儿溜达歇凉,一边儿等着自己子女。

    也是崔大娘热心肠。

    熬了茶水端来让乡亲们解渴,又让进食堂坐着休息。可在村道两侧墙根上蹲习惯了的村民们,更愿意在屋外聊天等候,说是屋外宽敞,凉爽感觉心安。于是乎,好心肠的崔大娘,又从食堂拖出木条凳,放下让乡亲们坐着。

    俗话说,站着不如坐着安逸,坐着不如睡着舒服。

    这不,本是在墙根蹲习惯了的村民们,见自己屁股下有木条凳,自然纷纷坐下了。再说芳芳爸也一屁股坐下了,愉快地骂一声“你个大大(dā)——骂人的口头语,我日你大大。到底站着不如坐着安逸,坐着不如睡着舒服哩!”

    高兴得旁若无人的一扩胸,一伸双手,把左右坐着两村民冷不防往两边儿挤挤。

    他俩一挤挤,自然也挤着自己身边的村民,大家好一歇相互埋怨是提。可是,今晚也合当有事儿。坐在芳芳爸右边的村民,恰恰是周都都的姥爷。儿子媳妇外出打工,留下孙子在家里上学。性格本来就内向的孙子,就越来越无话了。

    姥爷查觉了不对,便拉着孙子细细相问。

    方知可怜的孙子在学校常受二小子欺负,后台就是村里赫赫有名老油条的女儿。没说的,那怒气与怨气,就在姥爷和佬佬心里生根发芽了……现在呢,仇敌不但一屁股坐在了自己身边,还一犟脖子骂上了。

    没说的,老油条一准是在骂自己,而且是当众骂哩。

    这对半山寨村的村民来说,等于就是当众抽了自己的大耳光。可不待姥爷愤怒的看他一眼,这家伙却又双臂一伸,把自己挤了过去。毕竟正当壮年,芳芳爸这一伸用的力可不小,姥爷跟着也就挤去了自己身边的村民。

    那村民坐稳后冷脸冷语的,姥爷有气无处发。

    于是乎,一抡胳膊就啪地打在了仇敌的脑袋上。本就粗糙的山区汉子,哪受得了这个鸟气?一侧身就扑了上去……听村民们七嘴八舌的说后,苏丹仍愤怒不己不管怎样,是你芳芳爸有错在先,为什么纵容自己女儿,在学校唆使二小子搞校园欺凌?

    芳芳这样肆无忌惮,你当爹的会不知道?

    对方纵有不对,可毕竟是个花甲老人,不惑之年的你难道就不该忍让?还有,那次家访回来路上的白影,还有,还有还有……“你信不信,我马上把芳芳叫出来,看看你这个当爹的,是如何打一个老人的?”苏丹愤怒的跺着脚,挥着右胳膊,把村民们吓得够呛。

    芳芳爸垂着脑袋,忍着气,暗叫着倒霉,倒霉透哩!

    怎么遇到了岑(cen第三声)——讨厌,这个人真岑,就是不敢吭声。虎毒不食子!纵是老油条也有自尊心。何况,芳芳爸的自尊心比谁都强,更何况,芳芳在老师手里,自己如果还嘴,女儿有得难受哩!“苏老师。”苏丹回过头,陶校长班主任站在面前,惊讶的看着。

    何老师问“这是怎么回事儿?”

    不待苏丹回答,崔大娘就一五一十的说了。崔大娘说话间,小组活动也结束了,同学们拿着笔记本出来,看到自己父母便纷纷上前,高高兴兴的拉着大人双手,再向老师们敬礼,叫一声“老师再见!”出了校门。

    燕子最后和张花出来。

    走到崔大娘身边,燕子骄傲地把张花往校工大娘面前一推“崔大娘,告诉你一个好消息,张花会写字啦。”崔大娘嘴唇瘪瘪动,动动,大约是想说一个女孩子,早晚要嫁人,光会写字儿有什么用哩?

    然而,当着大家的面,说出的变成了“俺不信,不是连铅笔都捏不稳哩?”

    燕子就拿过张花手里的笔记本,举到崔大娘面前“这下,信了吧!”苏丹看到,笔记本的硬壳上,贴着一张小小浅黄色的及时贴,贴上歪歪扭扭的写着二个字,张花。字,写得潦草,超大而不规范,还是倒笔画,不认真看,就看不出是“张花”二字。

    可是,这对从没进过一天小学,从没捏过一次铅笔,至今只认得到10个生字的张花来说,却己是轰轰烈烈的了。

    苏丹忍不住脱口而赞“写得好!”陶校长何老师更是高兴得合不上嘴巴。会来事儿的崔大娘,居然也连连点头“不错,不错,能写字哩,认得字哩,俺家小弟就更有福哩。”居然还拍拍拍女儿“有空跟着朱老师好好学,学会了,回家好教你小弟弟哩。”张花呢,当然也就高兴的点点头。

    大刘小刘过来了。

    大刘说“崔大娘,教室我们己收拾打扫干净了,你们累了一整天,也快回家休息了吧。”大家送母女俩出了校门,看着她们踏上了月色星光下的村道,大刘还有些担心“何老师,要不,我和小刘陪她们回去?”“不用了,”

    陶校长坚决地摇头。

    “俺说过,村道很安全哩,你们也一直没出过事儿。回哩,关门,回屋休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