止他们抱团、抵制管理人员,”秦成孝又记下了一个对己方有利的论据,“那个厂远离住处了,可能要坐半小时公交车呢?”
“有工作就不错了,半小时公交车算什么?不过最好还是住本地,医院、上学方便。”曹大成在不知不觉中又踩进了泥坑里。
第三个问题也解决了。你们以后谁敢反对在三个水泥厂之间进行人员交流,就去找曹大成吧。
实际上,秦成孝想要达到的目的是打破全部员工住厂的现状,引导工人走向市场化的公寓、小区。
“这位工友,大家想过没有,以前每个人很努力工作,为什么厂子还是倒了?”
“还不是销售科无能,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,大家干多干少一个样,谁还多干?”这个工友很高兴自己能够发挥价值。
“要是干得多、销售得多就拿得多呢?”秦成孝的问话貌似无害,却巧妙地把“按件计酬”和销售提成制度塞进去了。他的目标是拉大薪酬差距,这个是工人们比较抗拒的。
“倒是可以,可是也不能多得太厉害。”这个工友不是那么自信了,他隐约觉得不对劲,却又说不出来,“这个我们厂以前也有规定,只是实施不了,分得太多了大家眼红。”
“那就谁眼红谁来试试?干得不好就少拿。”
“能者上,我赞成。”这个工友成功地被带偏了。你站在工人代表的位置上,哪儿还有“我赞成”,只有“大家赞成”。
“嗯,适当地拉大收入差距,建立‘能者上、庸者下’的工作氛围。”秦成孝一边总结着一边又写下来了。
被带偏的工友感觉到哪儿不对,可是又说不出来。真是难为了这些操作工人代表们。
第四个分歧解决了。你们谁敢说自己拿得少、别人拿得多,对不起,请参考这位工友的意见。
重大分歧差不多了,其他的都好说。资方答应了己方这么多条件,工人这边也不好再多提。
一场众人期待的谈判,竟然以一种无比平静的结尾收场。主持人傻眼了,到场的民警晕了,大家也有些不可思议。
市委党报记者张晓蕾率先反应过来:“秦经理,我想采访一下您,还有一起来的江奕,可以吗?”
采访未成年人需要监护人的同意才行,刘连秀可没有授权江奕接受大报的采访。
“他还未成年,过两年再说吧。”
“请问您一下:我看了劳动合同,感觉这次谈判没有突破合同里的条款,不知道您觉得这个判断对吗?”
她仔细研究了劳动合同条款,感觉今天这场谈判其实就不该发生嘛。
“这次交流还是有很多价值的···求同存异嘛。”秦成孝什么都说了,可是仔细想想什么都没说。
一个晚报记者冲到最前面:“你们多次提到了‘社会统筹’、市场化等词语,不知道你们公司的完整表达是?”
这话问得既有水平,也没水平。如果被问者是理论专家,它就是一个好问题;如果被问者是一个没有理论深度的实业界人士,它就是一个没水平的问题。
这次她问的是一个实业界人士,所以问得不太有水平。
可幸运的是,秦成孝事先听到江奕说过一句,觉得挺应景的,所以他便转述了过来:“我们公司的完整表达应该是‘市场经济’,按照市场规则办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