师极尽能事地挥洒着自己的激动心情。
众人哄笑着,已经有人在提醒他:还没有叫三次呢!
“1800万第一次;1800万第二次···”
现场的民众也被发动起来了,跟着他大叫:“1800万第二次,180万第三次,成交!”
拍卖师放下锤子就亲吻着身边的同事。
这时候,展览馆负责人走了过来,跟他说了几句。拍卖师的眼睛迅速地瞪大了。
展览馆负责人走上前台,清了清嗓子,向现场目瞪口呆的人说到:“今天我们国家的总理盖达尔先生也来到现场,让我们欢迎总理为大家演讲!”
人群里有几句嘘声,不过很快被更多的鼓掌掩盖住了。
如果不是自己的政治命运即将告一段落,如果不是今天的成功太过显著,盖达尔是不会走上前台,打破自己“含蓄、内敛的学者形象”的。
从去年10月份到今天,关于他的争议就从来没有停止甚至暂停过。议会里的人大多是苏联解体前延续下来的官员,对盖达尔的改革向来是排斥、打击和敌对的。这对于一个红色家庭出身的人来说,尤其难堪。
“今天大家很荣幸地见证了这一次历史时刻,任务圆满完成,祝贺市展览馆。也请大家一起享受这个幸福的时刻。”
盖达尔只字未提“改革”,这个词汇现在基层民众和传统精英那里就像是禁语一样。
“这次的拍卖是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,而不是在令人怀疑的涉及贿赂的私下交易的基础上进行的。在拍卖过程中,我们一起承受。过不了几天,我们就会惊讶于自己走得有多快。”
“仅仅几个月前,我们还在为文件的起草、讨论和通过而烦恼,担心会国有资产被侵吞、担心工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,担心我们的流程设计不合理。今天,我只有欣慰,过去一年的辛苦有了最好的回报。”
盖达尔的即兴发挥让丘拜斯有一种“惊艳”的感觉。避开争议的焦点,从拍卖这个最有触感的视角出发,塞进了改革派的思想精髓、期待民众对自身工作的理解等。
这还是那个一身学者气息、不懂团体斗争的那个盖达尔吗?
盖达尔今天也很有感触。他知道今天现场支持的基层民众占比很高,而这都是那个尼古拉斯老板的功劳。
要不然,他也不会冒着这么大风险走上前台。堂堂一个大国的总理要是被人轰下台了,可就难堪了。
更何况,自己要面对大量刚刚被给予了自由、却又不懂得怎么在规则范围内行使自由权利的民众。
今天,他不再畏惧、忌讳那么多。估计自己的职权已经开始了倒计时,那就一吐为快。
“我们已经培养出了一批投资者,他们有能力、有决心,跟我们一起推进私有化进程。今天我们也看到了,他们没有勾结、共谋私利,而是切实拿出了真金白银,为企业的成长而努力。”
从今天弥漫的硝烟就可以看到,这些资本家拼得有多凶,这些话难得地没有引起大家的反对。
“我们已经试验了70年的社会主义,很多人也希望这些企业不要只卖给出价最高的买主,而是要考虑企业的职工。这是一种非常朴素、珍贵的感情,值得我们尊敬。只是,一个企业不只是职工的企业,还是我们每个罗沙人、每个孩童读书、每个军人挺直腰杆的资产后背。”
“我们的私有化计划将51股份交给内部工人,充分考虑到这种真挚地、朴素的感情,国家只收取象征性的成本;同时将另一部分股权拿出来拍卖,支持我们的公共开支、维护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。”
“我们不要做大国,我们管好自己就行了!”叶总统已经当着世界的面放弃了大国地位,民众也已经自顾不暇,“国际地位”这个说法踩中了某些人敏感的神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