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3章 农民工改良(4 / 4)

归来1990 七慕晟 5152 字 2021-10-12

从住宿问题转移到收入了。

“可以通过政府方面的名义绑定教育、医疗等,人员也是强制要求入住,住房公积金也可以用来异地租房,”江奕现在体会到商品房的教育、城建等附加费用的用处了,怪不得很多年都戒不掉,“系统内还有一些企业,优先照顾他们的配偶。等到他们有了足够的住房公积金,就可以在长期工作的城市买房。”

问题转了一圈,还是回到了江奕家。

“江奕,你家越来越像个管理机关了,操心务工农民和农转非人员的住宿、户口、子女教育、配偶工作,换一家都干不成这事儿。”杨书记忽然发现江奕已经插手了所有相关环节,像是早就想好了再去做充分的准备一样。

孔教授也有这个感觉,江奕把他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以后,他用力去想也只有几个小点:“可能还有收入水平问题,他们要想在当地城市留下,需要付出更多努力;再有就是第二代读大学的问题了,也不是地方能够解决的。”

“第二代的教育是很难,可以交给博识教科。他们参加了职业培训,以后应该比读了中专、技校之类的更吃香。”这就是著名的“德意志职教模式”,德意志以此为基础成为全球机械、电气等领域独一无二的强国。

江奕已经通过全国性的博识教科机构,打破了各省教育体系的分割。

大学入学体制暂时还打破不了,那里牵涉整个民族的神经。

“这下子问题真的解决了?你让我捋捋。”人员流动、教育医疗和户口等,都不是单个区域能够解决的。只是华国几千年的难题真能这样解决?杨书记都觉得不可思议。

这件事情太过重要,他也不顾及几个人在场,直接掰着手指头再梳理:

“建筑工程公司上市融资,有机会再设立二十个子公司,上市公司变成控股公司,设定标准、实施监理、设计等较高技术水平的业务;

“子公司优先录用农转非人员,还有很多务工农民;

“帮他们交纳社保,资金可以委托优质资产管理公司投资、管理;

“接下来就是住房、医疗、教育三大难题。其中医疗可以在当地指定一些合格的医院;住房要通过提高收入、定点用来付租金,教育需要各地派出教师才能认可他们的教育经历,义务教育以后可以参加博识教科的培训。”

“没错,书记有没有发现,真的实施了这个,不只是这一代收益,下一代也帮着华国调整了教育结构?”

华国一直努力想要推行的“职业教育”在技校和中专等教学质量堪忧的环境下无法实现,最终100个人有90个在“鸡血”家长的推动下争抢高中名额,并把问题留给了大学。

这个问题只有通过用人单位的规范、蓝领工人的较高收入、完善的社会体制才能解决。

现在江奕搭建的就是这个结构。体系内的收入比其他高出1020,按照劳动合同的进行规范,加上硬抗“住房、医疗、教育三座大山”。

问题解决了,至少在理论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