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章 加塞的私货(4 / 4)

归来1990 七慕晟 5383 字 2021-10-12

办?大家都知道了,鸦片战争换回华国的贵金属。”

提到了百年屈辱,大学生的积极性又被调动起来了。

“魏教授,为什么华国没有派出海员和船队?”

“我们有船队,事实上郑和宝船队就是当时的航空母舰、巨无霸。可是这个宝船队的使命不是贸易,而是其他考虑。从世界文明发展的角度,宝船队就是明成祖的皇帝新衣。”

魏学敏完整地阐述了江奕告诉他的理念。

在互联网时代,这些信息流传很广。但是在90年代,还是非常的有冲击力。

“我可不可以理解为‘金融的效率超过财政’?’”一个学生傻乎乎地问出了这样的问题。

刘行长一头是汗。今天还有财政部门的干部出席呢。

既然是魏教授的自由发挥时间,安主任也就没管学生提问的事情。看魏教授自己吧。

“金融的效率肯定是超过财政的。但是金融也比较盲目,比如西方的很多金融危机都来自于各个私人决策的行为,这个时候财政就有必要从宏观角度进行调整。罗斯福新政就是代表性产物。对于我们国家来说,金融主体还没有有效建立起来,更需要财政引导。”

“您说的这个我不同意。现在每个人都对金钱的理念很深。不是一切都向‘钱’看嘛?”这个大学生也很倔强,对马光原有样学样。

魏教授也很喜欢这样层层深入,即兴表达才更让人印象深刻。

“金钱不是金融。金钱的流动才是金融。所以金融的全称叫作资金融通。

“我跟大家举个例子:明朝赚来了全世界的白银,大家知道他们干了什么吗?南方的丝绸和瓷器老板获得了白银以后,并没有去做金融业、放贷,而是挖地窖存起来。可是这还不放心,他们为了防止小偷,就把银子熔炼成大球,让你看到了也偷不走。所以明朝被称为‘白银陷阱’,全世界的白银就这样退出了流通领域。”

“尽管荷兰没有这些白银,但是欠条本身就成了流通的货币,所以年轻人愿意去做海员,妓女愿意持续接受欠条,所以航海事业起来了;

“再看看明朝的海商在干什么?他们拿了白银以后,第一是买地,第二是买人供消遣,第三是穷奢极欲。这时候你们会看到:资金从生产领域到了消费领域。即使是投资,也是从商业向低效的农业转移。”

“可是农民拿到了钱还是会花出去。这些钱并没有消失。”

“没错。你想过这些钱放在荷兰的投资者和明朝的农民手里会有什么区别吗?这个问题请这位同学好好考虑一下。”

那位同学没有得到答案。但是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些初步的想法:一个是投资于大事业,一个是维持基本温饱。东西方大分流,难道是由于这些金融制度的差异?

大家在惊叹魏学敏高超的预判力,魏学敏在惊叹江奕的布局。虽然他还看不透东南亚和拉美布局的用意,但是预计也不会小。

这是一个有着世界雄心的私人老板,自己能够参与进去,该是何其荣幸?

这次江奕才是真正大获全胜的

央行领导对私企参与金融多一些支持,自己收购信托公司才会成功;交易所职能深入人心,股权登记交易中心才更容易“扶正”;计划委负责审批高速公路、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,财政部负责审批债券发行,自己扩大住房建设的事情可以批量推进;至于邮电部,通讯工具国产替代的理念可是大大地有利于自己的手机事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