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作者:向阳舒展)
文昌发射基地的夜空被台风过境后的清澈浸透,猎户座的腰带三星如钻石般镶嵌在墨蓝色天鹅绒上,恰好与发射架顶端的导航灯形成三角呼应。距离 “地月数据中继站” 火箭发射还有 97 分钟,500 米高的移动勤务塔正在缓慢撤离,机械臂与箭体分离时发出的液压声在寂静的发射场扩散,惊起草丛中几只白鹭,翅膀划破探照灯的光柱,留下转瞬即逝的银弧。
王强站在指控中心的露天观测台,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腕间新表的表壳。这块由量子矩阵工程师团队定制的机械表,表盘内侧用激光雕刻着 “共享” 二字,齿轮传动的韵律与指控中心的数据流频率奇妙共振。他调出全息终端,月球背面的实时画面在掌心展开:三十台搭载量子优化脑机接口的机器人正沿预设坐标移动,机械臂末端的苔藓培育舱泛着幽幽绿光,在月尘中勾勒出巨大的 “生态监测网” 轮廓。
“神经信号延迟稳定在 0.07 秒,比设计标准提升 40%。” 王强对着通讯器说,目光掠过屏幕上跳动的参数,“陆玄的脑机协同算法果然厉害,机器人避开月岩的反应速度比纯 AI 快 1.7 倍。” 全息画面中,编号 “玄鸟 - 07” 的机器人突然停顿,机械臂灵巧地绕过一块半埋的钛合金残骸 —— 这是 “夸父一号” 事故的遗留物,此刻正被月光镀上银白色的轮廓,像块警示碑矗立在监测网边缘。
陆玄的玉琮模型在观测台的夜风里泛起温润的光泽。神经科学家用指尖沿着神人兽面纹的凹槽滑动,那些故意设计的缺笔纹路在灯光下形成断续的光流。“当年林念默设计时说,完美的符号反而不真实。” 他将玉琮对准发射架的探照灯,投射在地面的符文恰好缺了右下角的弧线,“就像这生态监测网,永远会有未覆盖的盲区;技术与伦理的平衡,也永远存在需要填补的缝隙。” 远处的指控中心传来一阵欢呼,屏幕上的脑机同步率突破 99.3%,机器人正用机械臂精准放置第 17 个辐射传感器。
林望舒的星系图全息盘在观测台边缘缓慢旋转,火星的橘红色光斑在众多星辰中格外醒目。他调出地月航线与火星轨道的交汇数据,指尖在全息盘上划出一条新的虚线:“中继站建成后,我们就能将生态监测技术延伸到深空。” 全息画面切换到月球基地的种植舱,周星辰培育的第三代抗辐射作物正在收获,麦穗上的露珠在低重力下悬浮成晶莹的球体,“上周小宇在 MIT 的实验室传来好消息,他们把苔藓的放射性吸附基因导入了火星拟态植物。”
观测台的地面突然泛起涟漪般的绿光,陆田野远程传输的脑机接口数据流正沿预设轨迹流动。年轻工程师的声音带着电流杂音传来:“爸,王叔叔,林叔叔,量子加密的神经指令已完成最后校验。” 全息屏上,陆田野与周舟、林小宇的虚拟影像站在月球机器人控制中心,背景里的 “749 平衡协议 v3.0” 运行界面闪烁着绿色代码,“协议新增了‘动态伦理阈值’模块,会根据月球生态数据自动调整开采权限。”
王强轻笑一声,转动腕表的表冠,表盘内侧的 “共享” 二字与全息屏上的协议条款重叠。“你祖父要是看到这个,定会说机械表的齿轮终于和量子算法咬合了。” 他想起三个月前在量子科学园的深夜,团队为协议的权限分配公式争论不休,最终是老局长秦烽的全息影像点醒了他们:“平衡不是静态的等式,是动态的共生。” 此刻观测台的风向突然转变,带着椰林的清香掠过三人的脸颊,远处的火箭燃料加注管道开始结霜,在探照灯下泛着冷光。
陆玄的玉琮突然发出急促的绿光,神经信号监测系统弹出预警:月球机器人集群的同步率出现 0.3% 的波动。“是太阳风干扰。” 他迅速调出备用信道参数,“启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