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3章 社会的明灯(2 / 4)

归来1990 七慕晟 4154 字 2021-10-12

卖?这也是国家层面希望看到的。”

列昂季耶夫自己是青年改革派的拥趸,其实整个《独立报》都是青年改革派的一块宣传阵地。

“这个问题比较重大,涉及厂长们和工友们,我们也要从长计议。当然了,对于企业发展比较好的,我们都会考虑。”江守义不敢回答的事情,小马给他圆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回复。

列昂季耶夫还是有些遗憾。

从十月份正式推出私有化券以来,青年改革派一直在努力寻找第一个突破口,可是上万家企业没有一家愿意做出头鸟的。

“国有股”现在没有一个代表人,不就是厂长们自己在代为行使所有权?让厂长们答应拍卖国有股,那岂不是革了自己的命、与虎谋皮?

列昂季耶夫没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,节奏就有些慢了下来。

“大记者来一次不容易,这里离会所也不远,请他一起去那里吃完饭吧。”江守义今天是第一次面对记者,担心言多必失,也有些放不开。

说不定晚餐期间能够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呢,列昂季耶夫很高兴地接受了邀请。

报社记者和电视台记者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后者一切都在明处,即使说得再动听,没有摄像头录下来几乎等于零。报社记者却完全不同,任何渠道获得的信息都可以斟酌使用,笔就是刀。

到了会所以后,列昂季耶夫看到一个牌子:企业家论坛。

“这个论坛在这里开过会?”

小马看了一下:“这个呀,这个是我们老板和一些企业家们在这里交流的地方。改革嘛,总会遇到一些新问题,大家多沟通才会推进得更顺畅。”

“这要花不少钱吧?企业家们要交会费吗?”

小马心里暗想这些家伙们交会费可就见鬼了,每年要花老板多少钱?

“这里就是一个讨论事情的地方,没有会费,当然了谁要是觉得这里不错,也可以捐赠。我们老板就拿出来不少钱。”

“你们老板真是大方,一个人就能把这个论坛承包了,”列昂季耶夫给了一个大大的赞叹,“我们报社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,经常要像乞丐一样到处去乞讨,要不然就活不下去。”

“这个论坛要是一样,也要有企业家捐赠才行,毕竟不是盈利机构。”

列昂季耶夫完全不赞同小马:“一个赞助者的话,那就是主人;多个赞助者的话,那就是施舍。而且我们报纸也不能考虑那么多赞助人的意见,否则就没办法保持独立性了。”

还没喝酒就先把自己的内心想法透露出来了,要是喝两瓶伏特加还不知道会成啥样呢?

老板不是正在让小李收编报纸却一直没成功吗?小马感觉到这里似乎有些机会。

江守义听说以后也是一愣:“听说现在很多报纸办不下去了,这个报纸是不是也遇到这个问题?你待会儿多和他聊一下。”

其实都不用你去问,两杯酒下肚,列昂季耶夫主动就把很多消息透露出来了。

“我们记者表面上风光,叫做社会的希望明灯、人们心灵的统治者,在第一届最高苏维埃成员里记者占了十分之一。其实没有资金寸步难行。

“我们主编的追求很好,不去做广告,保持我们的独立性。可是哪个人又这么好心愿意白给你钱的?他还非说什么‘从赞助商那里拉钱是不公平的,我们还谈何独立?’废话,现在国家层面不给经费了,谁来养着你们?”

江守义琢磨出一些味道来:“你们的赞助商应该都是很支持你们的想法吧?”

“《独立报》现在主要是由我拉的赞助。并不是所有的赞助商都是好人,我们得考虑这个因素。要让他们高兴,否则他们就不给钱了,现在的体制就是这样。”列昂季耶夫说话的尺度有点大。

罗沙国独立后,这几年对于新闻方面采取